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人们通常认为太宗之治(626-649)是唐代“理想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一个以良好和井井有条的施政著称的经济期。8世纪后期和9世纪的作者在怀旧时当然把它说成是黄金时代。但事实上太宗在执政时并没有制订新制度,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大变化。政府的基本结构、行政细节以及政府干预的限度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早在隋代已被建立和解决,只是在唐高祖时稍加修改后又被采用,并体现在624年颁布的一些法典化的法律中。
——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史·隋唐史》
材料二?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高祖传位于太宗,遂开出公元627 至649 的23 年间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记载他的治绩,至于行千里者不赍(带着之意)粮,断死刑岁仅39 人,这固然是粉饰之谈,然其时天下有丰乐之实,则必不诬的了。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两位学者是如何评价唐太宗在“制度”上的作为?(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及律法等方面有什么建树?简要评述明君、盛世与制度的关系。(9分)
2、判断题 2010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我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先前的2.77%提高到4.42%,中国就此正式坐上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行第三把交椅(如下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日本、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三极
B.世界银行关注发展中国家
C.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开始被打破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公布施行《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与《划分国家支出标准案》,将盐税、关税(海关税与常关税)、统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国家收入,而将田赋、契税、牙税、当税、营业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这样通过法律形式使中央集中了全国的大部分财力,同时也给地方保留了机动财力,对于出现的地方财政困难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解决,从而扭转了自清末以来财权分散于地方的不利局势。
——摘编自《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税收制度的借鉴》
材料二?美国的分税制,不是中央分给地方,而是地方分给中央。原先抗击英国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本来并无隶属关系,独立战争后,中央权力日渐膨胀,但地万仍有相当的独立性。与这种政治体制相适应,美国有三套税务机构,分属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者各司其职,互不干预,没有领导关系,只有工作业务关系。
——郭伟红《美国与法国分税制比较》
由于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的征税机构独立,导致双重征税,乃至三重征税问题的普遍存在,至夸这问题未彻底解决。不过在直接税征收中都采取抵扣办法,如计交地方所得税中,可把交纳联邦的所得税作为费用扣除以消除重复课税。
——摘编自《谈美国分税制及其他》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税制改革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税制的特点及作用。(8分)
4、判断题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开始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8年
5、判断题 1956年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发生的根本变化是( )
A.摆脱资产阶级的压迫
B.出现右派倾向
C.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全部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