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该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所以A不正确,B项说法不准确,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排儒,所以C说法也不正确,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中,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所采用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中,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所采用的只有法家的思想观点,法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观点为秦始皇所采用,法家的今必胜古、不断变法的思想则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3分)
(2)柳宗元对秦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8分)
参考答案:(1)变化: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3分)
(答出“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可得1分)
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3分) (答出“巩固统治”即可)
(2)肯定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3分)
(3)顾炎武反对恢复分封制,认为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4分)
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的历史进步,同时也指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宋明理学的思想,解题关键是掌握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它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又把“理”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宣传“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教。理学是一种新式的儒学,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儒、道、佛互相渗透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因此被采纳为官方哲学。宋代理学受到明清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所以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首先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古文知识,明白题干意思,其次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理学思想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2011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肯尼亚视察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并向该学院赠送孔子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任意三个人即可)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4分)
参考答案:
(1)核心:仁(或礼)。(2分)
(2)变化: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2分)
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4分)
(3)代表人: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3分,任意三个人即可)
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3分)
(4)价值: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中“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礼”的学说来概括即可。
(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来概括即可,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的信息,可得出儒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第二小问意义从材料二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归纳即可,从“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可得出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从“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可得出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第一小问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即可;第二小问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从材料三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的信息可得出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
(4)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注意从孔子思想中积极因素来分析,注意同当代社会的要求相结合,今天我们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孔子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