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读书人可以凭文才武略竞争高低,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是得益于我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科举制
C.世官制
D.察举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读书人可以凭文才武略竞争高低,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实际上是指通过考试形式获取官职,A和C都是通过世袭得到官职,与题干主旨相悖,排除,D项是指通过在职官员考查品行等,向皇帝推荐,也与“读书人凭文才武略竞争高低”无关,只有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官,“学而优则仕”,答案为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是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这一知识点,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阐述了“士”即知识分子这一阶层兴起的现象,注意题眼要求选择其兴起的直接原因,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等都是“士”这一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宗法制的解体、私学的兴起是其兴起的社会条件,封建的经济发展是其兴起的经济根源,而其直接原因是其直接的需求,即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士”这一知识分子阶层兴起原因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分清什么是直接原因,什么是根本因素即社会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话出自《汉书·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A不对,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B不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周天子更无力控制;C不对,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符合题意,心寒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造成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时采取措施削弱王国势力,禁止诸侯参与地方政事。
考点: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点评:“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史实,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官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A.枢密院
B.中书省
C.三司
D.内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