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班固认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主要是
A.诸子要改变礼崩乐坏的局面
B.诸子为迎合统治者争霸需要
C.诸侯为了争霸战争求贤若渴
D.学术环境宽松并且学术下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述的是诸子的出现是由于诸侯争霸,为了迎合诸侯统治的需要,各自表达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下列4幅图片反映了近代上海开埠后,诸多方面的变局。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10分)

| 
|
① 公共租界市政厅全景
| ② 商务印书馆发行所
|

| 
|
③ 欧洲式的煤气路灯
| ④ 上海石库门建筑
|
请回答:
(1)请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字数不超过15字。(2分)
(2)围绕拟定的主题,联系图片提供的具体史实,叙述近代上海开埠后的诸多变局。(8分)
参考答案:(1)所拟主题中心突出,内容简洁明了,能反映全部图片史实。(2分)
(2)能运用图片提供的相关史实,从三个及以上角度加以叙述即可,按叙述层次和逻辑程度给分。如:主题——西学东渐与近代上海。
概述:政治方面,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上海被迫开埠,西方列强的入侵形成了“国中之国”——租界,列强在租界建立自己的政权机关“公共租界市政厅”,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经济方面,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入驻上海,另一方面也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商务印书馆是该类性质企业的典型代表,也是在西学影响下,中国兴起翻译西书热潮背景下,出现的译书机构,在传播西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社会生活和城市建设方面,在中西文化的交融的大背景下,近代上海创造的石库门建筑便是加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也迈向现代化的步伐,欧洲式的煤气路灯出现在上海的街道两旁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总之,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会,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是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小题1:这一时期有哪些斗争推动了这两项事业的完成?(6分)
小题2: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9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等。
小题2:肯定:认识到推翻清朝统治和君主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巨大进步,(3分)认识到国民觉悟是推动政治进步的重要条件。(3分)
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由于种棉花费力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获利少,到了清代康乾之时,整个上海地区,正如两江总督高晋所说:“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由材料可知康乾时期
A.种植水稻比种植棉花获利更多
B.农民没有改变自己的种植结构
C.该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政府已经不在该地征收粮食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可以看出此地已经种植大量的经济作物,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已经很高。故选C。A项材料并未体现比较来;B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实,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属于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各处于什么时代?(3分)
(2)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观点?(3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本质差别?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8分)
参考答案:(1)①韩非子,战国;②董仲舒,西汉;③黄宗羲,明末清初。(3分)
(2)①主张法治;②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反对君主专制。(3分)
(3)韩非子和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农耕社会(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农耕生活(君主专制)的衰落时期。(8分)
本题解析:(1)由“罚莫如重而必”可判断是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由“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判断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由“然则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可看出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2)同上
(3)分析材料可以看出,韩非子和董仲舒的思想是在为统治者出谋划策,为君主专制服务。当时处于农耕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君主专制的弊端没有明显显现。黄宗羲的思想则是在反对君主专制,当时处于农耕社会的衰落时期,君主专制弊端已经明显显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