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清朝康熙帝开创了“康乾盛世”。下列史实中,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是?
①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②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出现
③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④亲自指挥,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项是乾隆帝时期,为给乾隆帝祝寿,安徽的三庆班等进京演出;因此①错误。在康熙年间,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出现;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之乱。因此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
点评: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清朝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进入到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在康熙年间,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经济领域,手工业中出现了粉彩,农耕经济发展到比较高的程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是我国1957—1960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
|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增长率
| -22.8%
| 47%
| 223%
|
A.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B.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业所占比例下降,重工业所占比例上升,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结合年代,这是由于“大跃进”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八字方针”,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目的在于
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
B.动员士大夫参加变法
C.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
D.证明变法的神圣和合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中国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思想在人们心目中仍占统治地位,因此,深受传统教育熏陶的康有为便从传统思想中寻找变法的依据,以此动摇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苏格兰的第一所大学出现在1412年,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苏格兰的大学异军突起,又先后建立了三所大学。他们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偏向欧洲,较少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18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已经在阿伯丁大学确定了地位,而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成为主要的医学中心。在医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化学、地质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激发了人们将科学应用到渔业、农业、交通和工业上去的兴趣,苏格兰的大学顺应时势,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并与制造业建立了联系,这与依然稳坐“象牙塔”中的牛津和剑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1740年开始,格拉斯哥大学的本科生中约有40%来自工人或商人家庭(有些来自英格兰),它的许多毕业生都在工商界获得了成功。?在苏格兰,大学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进程要比英格兰大学开始得早。格拉斯哥大学在梅尔维尔(AndrewMelville)担任校长期间(1574~1580)就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第一年学习人文学科,第二年学习数学、宇宙学和天文学,第三年学习道德和政治学,第四年学习自然哲学和历史。? 1708年爱丁堡大学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抛弃了四年中由同样的教师教授所有科目的做法,到1753年这种做法几乎被所有的大学所采纳。1729年,格拉斯哥大学的哲学教授首次用英语取代了拉丁语讲座。这些改革使苏格兰大学在18世纪独树一帜,连牛津大学都自愧不如。?
——《外国高等教育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格兰大学崛起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兰大学有哪些创新和及影响。(9分)
参考答案:⑴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较少受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6分)?
⑵在教学内容方面:打破神学和宗教束缚,大学课程逐渐世俗化,确立了自然科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重视人文主义教育,学以致用,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分)?在教学对象方面:打破教士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大学教育逐渐面向工人和商人子弟。(3分)?
在教育方式方面:用民族语言英语取代了拉丁语,促进教育普及和文化发展,推动英国国际市场的开拓。(3分)
本题解析:⑴原因: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他们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偏向欧洲,较少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激发了人们将科学应用到渔业、农业、交通和工业上去的兴趣,苏格兰的大学顺应时势,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可以得出部分答案;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知这个时间段内,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为苏格兰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
⑵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的“18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已经在阿伯丁大学确定了地位,而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成为主要的医学中心”、“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并与制造业建立了联系”、“第一年学习人文学科,第二年学习数学、宇宙学和天文学,第三年学习道德和政治学,第四年学习自然哲学和历史”等信息可以得出在教学内容方面:打破神学和宗教束缚,大学课程逐渐世俗化,确立了自然科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重视人文主义教育,学以致用,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根据“格拉斯哥大学的本科生中约有40%来自工人或商人家庭(有些来自英格兰),它的许多毕业生都在工商界获得了成功”可知在教学对象方面:打破教士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大学教育逐渐面向工人和商人子弟。根据材料中的“格拉斯哥大学的哲学教授首次用英语取代了拉丁语讲座”可知在教育方式方面:用民族语言英语取代了拉丁语,促进教育普及和文化发展,推动英国国际市场的开拓。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3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6分)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3分)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重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