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措施中,不包括
A.“雅重门族”
B.“剃发蓄辫”
C.“班赐冠服”
D.“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剃发蓄辫”,17世纪中叶满洲人入主中原以后所形成的习俗,而在此之前,中国人是不剃发蓄辫;1644年,清兵入关,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令汉人剃发蓄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故B项不正确。A、C、D项是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除了“移风易俗”措施外,还要注意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措施。特别是孝文帝迁都洛阳,除了以材料题的形式结合地图考查其背景外,还要注意其迁都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20~25%,其余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以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梁俊艳、张云《中国西藏与欧关主要国家废除农奴制(奴隶制)比较》
材料三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的第一次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 以上,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
——《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宁为什么说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指出西藏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上述材料,说明这两次改革性质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原因:地主对农民仍有一些限制;地主趁机割去农民最好的土地;农民必须负担规定义务;农民必须支付高额赎金;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对农民进行管理。
(2)西藏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后,农奴无偿获得土地;农奴政治上获得真正自由并拥有民主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
(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俄国: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拿破仑殖民统治措施有哪些相同点?
①打击马木路克势力?
②废除包税制?
③建立了一些近代工业
④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
⑤引种新的农作物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南朝谢灵运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设立三长制
C.推行新的租调制
D.汉化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北方长期以来受到少数民族的战乱之苦,赋税征收不上来,农民破产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孝文帝实行了新的租调制,以解决税收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恢复生产。故选C。A项是土地制度,材料说的是税收措施;B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项是在风俗文化方面的措施。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孝文帝改革在经济上主要是推行了均田制和租调制。均田制的实行缓和了社会的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租调制的实行,也是曾加了政府的收入,是和均田制相结合的一种税收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深层次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题干的前半部分说明商鞅变法损害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秦法不败”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同时也说明变法者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好结果及自食其果。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