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下列几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C. 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
D. 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一幅图是李鸿章;第二幅图是康有为;第三幅图是孙中山;第四幅图是李大钊。根据以上的的分析,AD项错误,李鸿章并未学习西方的制度或者是进行思想解放运动;C项错误,李大钊并未进行社会变革的运动;故选B,它们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发展,分别是经济、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 ]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是
[?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梁启超
D.李大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日记最可能写于

A.1861年
B.1895年
C.1907年
D.1913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中有“立宪、议院”等字眼,对此“昌言无忌、屡见诏旨”,反映的正是清末新政时期的内容。故应选C。AB项清政府均未进行制度上的变革;D项是辛亥革命后,与材料“诏旨”等信息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教士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面临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本土信仰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英国传教士杨格非驴非1877年说:“我们来华不是为了开发资源,不是为了促进商业,也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文明的发展,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拯救世人摆脱罪恶,为基督征服中国。”事实上,传教士的确把传教事业视为“文明”对“野蛮”、“福音”对“异教”的征战
令传教士没有想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式微并没有带来基督教在中国的胜利。由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工业化浪潮的推进,越来越深入人心。理性主义倡导以理性的态度和怀疑的精神对待一切,反对迷信和盲从,对宗教构成巨大挑战。特别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展现了理性的巨大力量,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根基。
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和政治精英也把理性主义的成果——科学——视为拯救中国的良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都以科学为武器批判宗教蒙昧,坚信基督教代表落后和保守的力量。理性主义的胜利还带来世俗主义思想的盛行。世俗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失去对彼岸世界的兴趣,只关心现实的生活,削弱了宗教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现代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则冲击着传教运动所预设的东西方不平等的关系,引发了19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主权运动。一些传教团体日益感受到东方民族主义兴起的冲击,认识到“任何地区的基督教传教士都不可能继续奉行自己在种族上比其宣教对象优越的立场”。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击了西方人,包括教会人士,对西方文明和基督教的信心。正如威廉·里尔牧师1919年指出的,“如果基督教国家不能像基督徒绅士那样和平共处,我们就不要谈论什么基督教文明”。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在东方,西方优越和福音正义的观念,都因一战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
1919年来华的美国传教士葛德基在《亚洲》杂志上撰文指出,一个回美国度假的传教士在远东居住一段时间后,他却开始向美国人介绍远东的文化遗产,并在远东文化的影响下修正自己的建议。1925年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的华盛顿会议上,与会5000名代表表达了融合所有文明中优秀成分来建立基督秩序的愿望:所有这些现象被称为“改宗”。“改宗”不是指传教士改变宗教信仰,而是指传教思想,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化征服者变成了文化合作者;从一个敌视儒家传统,企图把基督教强加给中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变成了欣赏中国文化的伟大和优秀,并积极倡导宗教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人。
——摘自王立新《美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态度的演变》
结合上述材料,论证“传教士在中国的失败”这一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准确,多层次、多角度。)
参考答案:结论:欧洲传教士开始以征服中国的姿态来到中国,但最后变成了文化的合作者。(2分)论据:理性主义促使中国人对宗教的怀疑。(2分)世俗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失去对宗教世界的兴趣。(2分)现代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冲击着西方传教。(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人对欧洲的认识。(2分)欧洲传教士主动进行“改宗”。(2分)
本题解析:本次提供的材料具有较大的阅读量,字数达到1000字,试题主要考查概括整理能力。材料层次清晰,阅读没有难度,但论证的主题需要解读,这是区分度的设置,既然是“失败”就一定有预定的“目标”,所以评分要点中有“结论”这一记分点。
点评:此题较难,一个方面是阅读量比较大,概括中心思想比较难。另一个方面是对于文明的交流等内容,学生普遍的较难理解。在明朝以后,东西方之间进行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学习。在明朝末期开始,西方传教士传播西方文化到东方,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也传到了西方。这是平等的文明的交流。西方的宗教文明并没有在中国占有支配性的地位。这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抵抗力。也给我们以启示,学习西方文明不要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取长补短,推陈出新。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