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历史作为一种认识的客体可以被人类认识,但认识的主体需要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下列评论符合此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B.列强侵华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C.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但阻碍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D.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消极抗战,但对抗争胜利起了一定作用
2、判断题 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1850年的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
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
C.贵族乘火车出行
D.官员按等级就座
3、判断题 1933年,留学德国专修造纸专业的钱子宁和同学一起筹资在苏州创办了“中元造纸厂”,“八一三”事变后,该厂被迫内迁,历尽艰辛,最后于1939年4月落脚水运条件相对较好的四川宜宾。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关于“中元造纸厂”及内迁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厂由专业技术人员创办
B.抗战爆发是其内迁的原因
C.使中国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D.因交通四通八达选址宜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
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的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江泽民
请回答: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2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2分)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3分)
(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3分)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1分)
5、判断题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A.对? B.错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