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印两国由曾经的“龙象之争”到如今的“龙象握手”,正如60年前周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所说“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两个大国之间,一定会有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文中“这些原则”提出时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形成
B.我国在进行保家卫国的战争
C.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由材料中“60年前周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可知应该是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据此可推断出“这些原则”应该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A两极格局的形成是1955年, B指的是1950年到1953年7月的朝鲜战争, C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因此ABC均在时间上不合题意,D指的是1953年到1957年的一五计划,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记录了当年国统区物价一日数涨,货币急剧贬值,上海市民携带大捆金圆券去抢购米面时的情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
?
A.美国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C.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
D.米面供不应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故选A。
点评: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大致起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同一时期的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面一组图片是民族工业生产的火柴盒上的商标,它们反映了(?)



①民族企业的生产水平?②反对侵略的爱国情怀?
③民族工业的萎缩?④“实业救国”的思想抱负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中,最能佐证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恐怖活动
B.毒品泛滥
C.金融危机
D.全球变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