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 ]
A、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B、“文革”的“左”倾错误波及农业生产领域
C、1958年到1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事件,与“走出去”战略无关的是
A.海尔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
C.招商引资热潮的出现
D.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走出去”战略是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ABD都符合表述。而招商引资是指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成立的开发区)吸收投资(主要是非本地投资者)的活动,因此不一定是指对外开放,可能是外商投资,也可能是中国其他地区投资者的投资。因此选C。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的题干中限制性条件较多,由于此类题是对基本历史概念的考查,所以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08年12月报告,世界上评选出中国10个变化最大的城市,其中深圳市排名第一位,北京市排名第五位。北京市的发展主要是借助奥运会的东风,而深圳市的发展主要是:
A.中国加入了WTO
B.人才和产业优势
C.历史文化悠久
D.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其完全正确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B.它体现了当时领导人急于强国的主观愿望
C.它是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然选择
D.它是中国缺乏建设经验的一种极端体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客观需求,BD不能说明其正确;C属于外交领域,与过渡时期总路线无直接关系,因此选A。
点评: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