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1年,在一位老农的启发下,安徽创造了计划、分配、大农活、水、抗灾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实际上就是包产到户的形式。这年三月,安徽省委作出决定,在全省普遍实行这种生产形式。因怕被人误解说成是“单干”,他们把这种形式叫做 “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制。实行 “责任田”确实很见效,能够大幅度增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对“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经营方式的自发的否定,也是为克服农村遇到的严重困难应运而生的。它一问世就很受农民的欢迎,全国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实行起来。
?——摘自李剑主编《关键会议亲历记》
材料二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经营管理中的混乱,是造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克服平均主义,必须有严格的生产责任制。
——摘自1962年邓子恢《关于农村问题的报告》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恢复、健全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最初是恢复或成立起包工制,即包工到人,包工到组或计件包工……稍后改包工制为划分固定作业组,包工到组,包产到组,联产计酬的责任制,把责任、权力和利益结合起来……后来,在一些地方进一步发展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是农村基本核算单位,包产部分由基本核算单位统一分配,超产奖励、减产受罚,包干到户同样是以户为承包单位。它同包产到户的区别在于农户承包的生产任务所得到的劳动成果中扣除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和上交公共积累等费用后,全部归承包农户。
——摘自赵少荃主编《中国当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实行农业责任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上述三段材料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责任制与1979年以来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刚刚实行即被批判为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尖锐斗争的表现”。1979年的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人说中国农村又回复到农业合作化以前的状况,中国农村必将两极分化,将再次出现剥削制度在农村复辟的现象。请简要评述上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农业生产力下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混乱。
(2)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在保持耕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经营管理的责任制。不同点: 60年代是部分责任制,1979年以后是全部的责任制。
(3)两个时期的责任制都是在保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而不是所有制的改革,因此,不是“社”同“资”的斗争,不会回到合作化以前的状况,虽然责任制会造成贫富差异,但土地公有,不能买卖,所以地主不会出现,剥削制度也不会复辟。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而责任制实行后,多劳多得,真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实行的改革开放,其实质是相同的。这里所说的相同实质是指
A.实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B.从产品交换发展到商品交换
C.把商品经济关系引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
D.利用政治力量从计划经济退却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扩大生产,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改革旧的不合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二者的共同实质是利用市场发展生产。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口号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下列口号中,与下图中“汽车工业放异采,半年制成两百种”、“每天都有一种拖拉机诞生”等口号在同一历史时期提出的是
[? ]
A.“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年)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
C.“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1970年)
D.“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回答:(1)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
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思想解放方面还开展了哪些活动?(4分)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摘自《邓小平文选(1975年—1982年)》
回答:(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什么? 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7分)
参考答案:
(1)政治:奖励军工;明法令;行郡县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原因:康有为树立孔子改革形象,否定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活动: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否定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3)实质:打破两个凡是,解放思想
重要性: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想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可依据教材内容归纳即可。回答时注意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其内容为 :政治:奖励军工;明法令;行郡县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不能被“不法其故”;“不循其礼”干扰信息迷惑。
2)第一问从康有为两本著作的特点和其维新思想的特征入手,《新学伪经考》将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古文经斥为伪经,《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成主张改革先师,以此来反对专制制度和驳斥封建顽固势力反对变法。第二问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活动则从教材归纳,包括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否定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等
(3)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在党内蔓延,突出表现在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僵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大 大解放了人的思想。这场讨论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想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