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2019-07-03 03:27:1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于( ) A.黄帝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是指古代政治权力由禅让制转变为王位世袭制,这就意味着家天下制度形成了,这出现于夏朝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A 明太祖——废除丞相 B 明神宗——设置内阁 C 康熙帝——设南书房 D 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4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6分) 材料四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4)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4分) 材料五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5)根据材料五,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2分)在20世纪初期和50年代中国曾从国外移来制度,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请用史实说明。(4分)
参考答案:(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4分)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4分) (2)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2分) 黄宗羲认为: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2分) (3)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2分)削弱专制集权统治;(2分)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2分) (4)观点:反对人民自行起来革命,主张由君主来完成革命;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大革命后的新社会。(4分) 趋势:走向共和,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共和制逐步取代了君主制及帝制)。(2分) 根本原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2分) (5)观点:制度必须与国情想适应或者制度需要尊重历史传统;(2分) 说明: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2分)(只答辛亥革命不给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学习苏联斯大林体制,初期起了一定作用,但最终不适合我国国情。(2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这道题第一步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材料中说早期的官制依靠血缘而且分工不明确。第二步结合所学的知识,秦朝通过军功授爵和郡县制建立起官僚政治,不再依靠血缘。而且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分工明确。 (2)从材料中看,朱元璋是反对宰相制度,列举了古代宰相专权的危害,分析原因因为朱元璋是皇帝,作为统治者要加强君主的权利维护统治。黄宗羲赞同宰相的存在,他认为宰相可以制约皇帝的权利,分析原因这个时期君主专制加强但是君主专制的弊端同时也暴露出来,所以他开始反对君主专制。 (3)从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中可得出这个时期正是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结合所学的知识,正是在这个时期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开始兴办近代工业。而随着太平天国运动,清朝中央军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地方督抚的武装,比如“湘军”、“淮军”等,地方的权利逐渐扩大,比较典型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地方督抚与西方列之间的“东南五省互保”,地方督抚公然违背中央政府与西方开战的命令。而洋务运动的开始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4)第一问抓住关键句“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削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从两方面概括作者观点。第二问政体演变趋势结合书本知识回答即可,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进行回答。 (5)抓住关键句子,有些制度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因此可以概括借鉴国外的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的历史相结合。第二问要注意题干限制的时间,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学习苏联斯大林体制,初期起了一定作用,但最终不适合我国国情。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废除宰相制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洋务运动·影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法国大革命·评价;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史记》载,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周武王灭掉商之后,将其弟周公分封于鲁,这就是分封制,联系他们的是血缘,形成的是宗法制,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大宗与小宗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面是唐朝与北宋早期的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的基本情况简表。北宋与唐朝录取人数出现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时代
| 时间(年)
| 科举次数(次)
| 录取进士总数(人)
| 平均每榜(人)
|
唐朝
| 290
| 268
| 7448
| 28
|
宋太祖
| 17
| 15
| 188
| 13
|
宋太宗
| 21
| 8
| 1487
| 186
|
宋真宗
| 25
| 12
| 1760
| 147
|
宋仁宗
| 41
| 13
| 4561
| 351
|
A.北宋完善了科举制 B.北宋增加了科举次数
C.北宋强化了君主专制 D.国家调整了用人方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通过考察唐代与北宋科举考试的相关不同。题中表格上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北宋的科举考试在录取人数的比例上明显高于唐朝。A、B两项与材料不符,错误;该题找的是录取人数多的原因,而C项是一种结果性的表述,不符题意;北宋通过增加各个职位的官员数量来分割每个官员的权力,用人方针调整导致用人数量增加,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