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你认为这一诗篇的内容应该有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社会主义本质
④“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2、判断题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到 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3、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图二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图三1983年重庆开始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无法处理)

图四1989年7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道
材料二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共同的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5、判断题 表是某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大”到“十七大”》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十三大”处应该填写

A 制定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
B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 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