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这反映出(?)
A.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B.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的信息可知,其思想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故B项正确;A项是2001年,C项是1984年,D项是199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 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造成材料二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952年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在于解放后土地改革运动完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挫伤了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和自然灾难的影响。(2)“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政治斗争对社会经济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3)说明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并能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求;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密切相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也可给分)。
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立意深、角度新,属于“大跨度,高概括”的论述题,主要考查史论结合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这类连锁式发问的题目,必须准确地答好第一问。此问回答不准,后几问就会随之答错。要准确地答好第一问,必须搞清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中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这三方面发生过哪几次重大的变化。只要明确了“经历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四个步骤”,第二问中第一步骤的原因、核心和结果就有了准确可靠的基础。第二问是全题的重点,必须逐项分析归纳,认真答好。题目的最后一问,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能力,要注意“据此”二字。总结第二问的答案要点,不难发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原理,无疑是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认为“总体比较好,但存在问题的”占最多比例,认为“对农村发展有不利影响的”占13%。说明当时大部分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一些问题,不够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山东的有:①日照?②?青岛?③烟台?④威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