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与市场联系较少,再加上政府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中国的市场有效需求被扼杀。故选D。A项错误,官办手工业不进入市场;BC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可以说明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技术的最早的材料应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织业。依据所学,浙江吴兴钱山漾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A项出现的含有蚕丝的绢片,是实物资料,反映了此时已经懂得了养蚕丝织的技术,故A项符合题意。B、C只是文献记载,证据不足;D时间要晚。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达的手工业·丝织业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 ( )
A.木炭的使用
B.煤的使用
C.焦炭的使用
D.石油的使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煤的使用使炼出的钢铁的硬度质量大增,为冶金史上的一大飞跃.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5分)有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表现。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保守性与自主性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11分)
(2)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表现:寡妇守节获官府表彰;烈女人数增加;出现私定终身和寡妇改嫁现象。(4分)
原因:
保守性: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影响。
自主性: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7分)
(2)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寡妇守节获官府表彰、烈女人数增加;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出现私定终身和寡妇改嫁现象。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步性和保守性两个方面作答。保守的原因在于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影响。自主的原因在于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反礼教的思想。
(2)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要正确对待不同的史料。官方文献属于原始史料,史学价值较大;学者著作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小说属于文学作品,作为历史研究,研究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一定的价值,但一定要慎重使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 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郡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⑴“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2分)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2分)
⑵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2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⑶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3分)
⑷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2分)
参考答案:
⑴经济形式:小农经济。(2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⑵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4分)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3分)(答出三点即可)
⑶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分)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纪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⑷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或者资本主义萌芽)。状态: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4分)
本题解析:(1)经济形式:“牛郎织女传说”是讲“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经济形式,所以应该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因为材料没有提供任何相关信息。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其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因素:由材料中的“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有了专业经理”、“还有理财专家”可以得出相关答案。原因: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由于这些反映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现象,所以应该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去想,即可得出答案。
(3)信息:由材料中的“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可以得出答案。新特点:由材料三可以得出“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货币经纪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帮出现”。
(4)新现象:根据材料中的“有力者雇郡人织挽”可以知道这是有雇佣关系产生,意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应该知道,由于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由盛转衰,成为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因素,所以资本主义萌芽只能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及其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本主义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