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和商鞅变法实施的“为田开阡陌封疆”的相同作用在于( )
A.维护贵族土地所有制
B.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C.保证了平民获取了大量土地
D.法律上否认了土地国有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相地而衰征”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性,“为田开阡陌封疆”从法律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此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不严重
B.政府分田措施贯彻得力
C.政府掌握一定数量的土地
D.农民大力支持分田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均田制,在北魏之所以能够推行该土地制度,是因为政府掌握一定数量的无主土地,均田制没有触犯地主土地制度,所以C项是前提条件,其他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俄国1861年改革的明显不足是?
[? ]
A.由旧的统治者主导进行?
B.主要侧重于经济领域变革
C.未能改变社会性质?
D.受欧洲其他国家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李悝主张“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其主要作用是?
A.打击了旧贵族特权?
B.破坏了井田制?
C.稳定了政局?
D.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看出孝文帝充分估计了迁都的困难,才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C正确。从“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可看出许多人不愿离开故土南迁,说明其保守势力很强,B正确。从材料中可理解到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D正确。而A项所述意思和题干表达意思正好相反,是错误的,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理解材料重点表达的意思。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