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四个选项都与迁都洛阳有关,但ABC是直接原因或目的,根本目的要从维护和巩固统治上考虑,故选D。
点评: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要结合平城与洛阳的地图进行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率先制定《法经》,加强法治的是
A.商鞅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改革
D.李悝变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政府校比户籍,清查隐漏人口,导致户口增加,进而形成了新置与恢复州、郡、县的高潮。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政策是
A.建立俸禄制
B.设立三长制
C.实行宗主督护制
D.推行门阀等级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的建立,依据所学知识,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护制,后孝文帝改革推行三长制,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