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以儒家理论为指导思想
②宗旨是富国强兵
③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
④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领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商鞅变法强调严刑峻法,强化君主权力,主张改革,这些都体现了法家思想,而非儒家思想,因此①符合题意,②③④ 商鞅变法的特点
(1)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3)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点评:这是典型的组合式选择题。解题方法:首先,观察ABCD选项,了解其组合特点。
(1)是否有共有序号项(指①②③④……),若有表明该项必选。
(2)根据ABCD中的序号项组合个数进行分析。如:题目中共有①②③④四项,但ABCD中均有3个,则表明①②③④中必有且只有一个错误。其次,通过对序号项进行排除肯定,结合第一步方法列出正确组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所描
述的改革是?( )
A.楚国吴起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元忽必烈改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讲的是落后民族通过直接与“中原文化相结合”而实现了自身质的发展,只有北魏实现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表明鲜卑族的服饰和礼仪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北方?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材料二中,日本岩仓使节团出访欧渊的背景是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6分)
(3)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1)变化:鲜卑族颖问服带头大哥逐渐汉化。(1分)
意义: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
(2)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2分)
内在联系:图二是图一的产物。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因而日本出现了早期的火车站。(或答日本早期火车站的出现是日本明治维新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产物)(4分)
(3)同:都学习先进文化;都促进社会锚度的变革。(2分)
异:前者是学习国内先进文化,后者是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前者促进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后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有军功者,务以卒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摘自《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指导出材料中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指出商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及其根本着眼点,并对这一思想加以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基本内容: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建立县制。
(2)经济思想:重农抑商。根本着眼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确立封建制度。评价:积极方面是促进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物质基础。消极方面是从长远讲,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的水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本题解析:(1)“令民为什伍”指编制户籍,““相牧司连坐”指连坐法,“有军功者,务以卒受上爵”指奖励军功,“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指重农抑商,“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指建立县制。
(2)重农抑商思想,有利于保证经济的基础,但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作为统治阶级,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材料中“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明?
[? ]
A.商鞅变法得到秦国各阶层的拥护 ?
B.“商君之法”在秦国已深入民心 ?
C.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最多 ?
D.商鞅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超过了秦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