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2、判断题 孔子提出和亚里斯多德的“中庸”共同之处有:
①都是至高的美德标准 ?②都主张适度,反对极端
③都反对将 “过”和“不及”简单地调和或折中 ④都是适用于各领域的哲学范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3、判断题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由“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
[? ]
A.对雅典民主政治状况持肯定态度
B.赞同抽签选举办法
C.主张按照人的品德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4、判断题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
5、判断题 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
材料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问题:(1)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在上述这些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6分)
(2)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说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立场?(6分)
(3)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