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无夺农时;实行德治。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
(2)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端。
(3)法治与德治并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观点属于孟子提出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春秋时代社会动荡,名分紊乱。孔子认为纠正这一社会时弊的途径是
?[?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克己复礼”
D.“法不阿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对下面烟标上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 ]
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
B.唐太宗称孔子为“宣父”“亚圣”
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
D.孔子思想几千年一直是主流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687年,某部著作在巴黎出版激起了巨大反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高度评价道:“中国的哲学之王……这位哲学家超越了我们所指导的几乎全部希腊哲学家的时代,他总有着熠熠闪光的思想和格言。”该部著作最可能是?
[? ]
A、《马可波罗行纪》?
B、《利玛窦中国札记》?
C、《中国哲学家孔子》?
D、《大唐西域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