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心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情景,他们之间进行的谈判是激烈而艰难的,他们会谈的内容最有可能是关于

[? ]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中英贸易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④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针对台湾问题发行了一套纪念封(如右图)。结合时代背景及图片含义,请为其拟定一个贴切的标题

[? ]
A.海峡两岸盼通邮
B.和平统一,反对“台独”
C.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
A.民主集中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