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史记》记载:“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数丈,天狗过梁野。”对此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有:①反映出汉代人“天象与人事间互相关联”的观念?②是司马迁独创的写史笔法?③这些天象记载大多荒诞不经?④这些记载可供现代科研做参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判断题 苏格拉底提出的“善” 和“人”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思想较接近(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3、判断题 “活动电影机”的发明人是(?)
A.卢米埃尔兄弟
B.华纳兄弟
C.莱特兄弟
D.爱迪生
4、判断题 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
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
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方案
| 粮产量
| 棉产量
| 钢产量
|
方案一 (1955年夏)
| 4600亿斤
| 4300万石
| 1100万吨
|
方案二 (1956年1月)
| 6400亿斤
| 7000万石
| 1500万吨
|
方案三 (1956年8月)
| 5000亿斤
| 4800万石
| 1050万~ 1200万吨
|
材料二 我们有6亿人口,我们党同6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
材料三 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请完成:
(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强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怎样的严重错误?
(3)材料三中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