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14 02:43:38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于是海滨人人皆贼足以证明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反而会加剧内忧外患,当然海禁政策的目的本来是解决内忧外患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反而加剧了内忧外患,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加剧内忧外患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8分)社会变迁需要多角度地考查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 地点
| 描述
| 匡社
| 江苏苏州
|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 复社
| 江苏吴江
| 黄宗羲等人誓毁时政,裁量公卿
| 岭南会馆
| 江苏苏州
|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 墟集会
| 福建宁化
| 远近商贩,至皆依之
| 西湖八社
| 浙江杭州
| 当地文人定期聚套,饮酒赋诗
| 讲学会
| 江苏无锡
|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末实学
| ——(据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整理) (1)自定一个标准对表3中的民间社团进行分类。(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时期这些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的原因。(6分) 材料二 表4大革命期问巴黎妇女的政治参与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789年7月14日
| 女裁缝、女鱼贩和洗衣妇,高声尖叫着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行列。
| 1789年10月5日
| 一支六、七千人的妇女队伍排在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的前列,涌向凡尔赛,包围了王宫。
| 1791年9月
| 从事戏剧创作的妇女玛丽·古兹发表了以《人权宣言》为蓝本的《妇女与女公民的权利宣言》,它被视为妇女解放的启蒙文献。
| 1793年5月
| 一些妇女创建了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妇女俱乐部——革命共和派女公民俱乐部。
| 1793年10月
| 雅各宾派下令封闭、解散各种妇女团体,把妇女参加政治活动当作叛逆罪来处理。
| 有人认为,女权运动是大革命的一部分,随着大革命对平等权利探求的步步深入,女权运动由对权利的呼唤和对被排斥的不满,上升为人权意识的觉醒和对平等的政治权利的公开追求,妇女解放第一次以运动的方式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上。还有人认为,用现代女权运动的标准(妇女为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进行的运动)去解读大革命时期的妇女政治活动,势必导致对历史的误读,在大革命的特殊环境下,一小部分中上层妇女有了政治参与和权利自觉意识,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妇女而言,她们并没有男女平等的信念,这远远称不上是一场“妇女的革命”。 ——(均据舒丽萍《法国大革命时期公共领域中的妇女》等) (2)据表4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革命期间巴黎妇女政治参与的特点。(4分)概括并说明材料二中对大革命时期妇女政治参与的两种评价有何不同。(6分) 材料三 20世纪美国社会发展示意图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6分)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1)分类:从人物身份的角度,分为文人社团和商人社团; 从活动内容的角度,分为政治类社团、经济类社团、学术类社团。 (任选一标准2分,从其他角度进行的合理分类亦可同等给分) 原因:政治上,政治腐败黑暗(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中小市镇兴起、商帮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初步发展; 社会上,传统的士农工商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市民阶层崛起); 思想上,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兴起,市民文学繁荣。(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特点:广泛参加反封建斗争; 政治参与形式多样;一些活动受启蒙思想影响;受革命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不同 说明 前者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妇女政治参与评价很高,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2分) 随着大革命的深入发展,法国妇女公开追求人权与政治平等。(1分) 后者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妇女政治参与评价不高.认为称不上是一场“妇女的革命”。(2分) 妇女政治参与面极小,局限于一小部分中上层妇女,绝大多数妇女没有男女平等的观念。(1分) (3)问题:进步时代:垄断组织操纵国家经济命脉; 焦虑时代:经济危机暴露了市场自发调节(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弊端; 里根时代:凯恩斯主义失灵,经济陷入滞涨困境。(每点2分,共6分) 共同:调整制度和政策;缓和社会矛盾;追求社会公正;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有关于自定一个标准对表3中的民间社团进行分类的问题,需要学生首先对表格内容有正确的理解与分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答案。有关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时期这些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的原因的问题,需要学生明确本题考查的内容,这些社团的兴起是晚清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表现,因此回答需要从晚清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分析。 (2)第二问,有关于据表4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革命期间巴黎妇女政治参与的特点的问题,依据材料中的“女裁缝、女鱼贩和洗衣妇,高声尖叫着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行列、一支六、七千人的妇女队伍排在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的前列,涌向凡尔赛,包围了王宫”可得出正确的答案。有关于概括并说明材料二中对大革命时期妇女政治参与的两种评价有何不同的问题,归纳两者言论的观点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危机 (3)第三问,有关于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的问题,需要依据图片上的时间来分析解决。第一个时期是美国进入垄断时代现象,这个时代存在的问题是垄断组织对国家政权控制的问题。第二个时期是一战后经济大危机时期,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度过危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第三时期,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以后,这个时期是二战后经济危机过后的滞胀时期,这个时期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弊端暴露的时期,所以国家政府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干预,缓和矛盾等。有关于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的问题,需要依据本题的第一小问的答案来分析归纳总结。美国不同时期的政策的调整都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发展问题,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是为了缓和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等。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和17世纪华南地域社会转型时期,粤闽交界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出现了明显的军事化趋势,以宗教组织和民间神祭祀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组织重新整合……该地区“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的乡村景观。 ——摘编自陈春生、肖文评《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 材料二 民情强悍,好勇斗狠,嗜利轻生。乡村聚族而居,烟户繁密。明末海盗纵横,民多筑围建堡以自卫,久而乡无不寨,高墙厚栅,处处皆然。其弊也,莠民藉以负固,敢于拒捕抗粮。官吏捕为难,半由于此。 ——摘自冒澄《潮牍偶存》卷一 材料三 明、清两代,有些商业市镇、手工业市镇以及手工业——商业市镇,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经济职能都超过了作为传统政治中的县城,甚至府城(包括州城),从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当时全国著名的四大镇,河南朱仙镇和湖广汉口镇地当交通要道,发展为商业市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山镇以陶瓷、铸铁为基础,形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市镇。……《广阳杂记》即记有:“天下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可见其经济地位已与府城、首都齐名。再如芜湖米市、无锡布市、南浔和盛泽丝市、清江浦、淮安、济宁及其张秋镇、武清的西河务和天津等,实际上都已成为当时的商品交换中心城市。 ——摘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 材料四 下表是1851年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统计数据:
国家
| 英国
| 比利时
| 法国
| 德国
| 城市化率
| 50%
| 20%
| 42%
| 35%
| ——根据人教网材料整理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摘自马丹霞《浅谈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1 6、17世纪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四民月令》中的“四民”指的是士、农、工、商。其主体是( ) A.士 B.农 C.工 D.商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学习小组在讨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时候,列出了下面的一张表格,你认为他们讨论的是哪一个时期的农耕经济
农业
| 推广双季稻、产量提高;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蕃薯)。
|
手工业
|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
商业
| 白银使用广泛。
|
综合国力
| GDP在世界总值中占比重年增长率远高于欧洲;是当时世界经贸中心。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解题关键的信息有玉米得到推广,玉米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才从美洲传到其他地区,再有就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在明朝后才出现的现象,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发展·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发展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