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侧示意图表明

A.日本控制并垄断占领区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C.民营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空间遭到压制
2、判断题 从18世纪开始,西方工业文明作为一种强势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等进行大肆入侵和文化融合,这一融合过程就是200多年来全球范围的西方化和殖民化,它使得非西方世界、非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1885年2月,日本政府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结束之后,双方都向本国方面发表了对对方的评估。李鸿章告诉总理衙门:伊藤博文“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伊藤博文则认为: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来看,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所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
1895年3月,在甲午惨败之后,李鸿章来到马关与伊藤博文谈判,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次,两人又有一番对话。伊藤博文说:“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与中堂论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抱歉。”李鸿章回答说:“维时闻贵大臣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感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异。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阅读上述材料,自主命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注意:
(1)应当充分理解试题中提供的材料。
(2)尽可能将论述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或评论。
(3)观点明确,紧扣论题,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判断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4、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具有不平衡性,其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B.社会阶级结构的差异
C.人民是否支持
D.社会思想意识的差异
5、判断题 ,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最能代表我国在宇宙航天领域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袁隆平培育成功高产杂交水稻“南优2号”
B.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C.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算机“银河Ι号”
D.宇宙飞船“神州六号”第一次将我国宇航员送上太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