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钱荒”现象,说明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货币的严重不足是工商业发展对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必然产物,也说明传统的货币政策已不适应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而急需改革,所以①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问题,而不是国家财政问题,②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宋代国家经济管理混乱,④排除;因此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宋代正处于从特权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的初始阶段。下列描述南宋临安社会生活的各项史实中,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阅读下列表格:
年 代 | 唐元和初年 | 北宋治平年间 | 南宋初年 | 元朝中统四年 | 明朝永乐初年 |
铁年产量 | 207万斤 | 824.1万斤 | 2162144斤 | 584 4000斤 | 19575026斤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排除B,表格中没有与中国相比较的其它国家。冶铁业不代表整个手工业,C项以偏概全,排除。铁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但不是根本问题,如果把这一现象放到中国封建经济的高度考查的话,说明了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从宏观角度把握表格反映的现象,由现象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