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60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呼吁所有基督教国家在共同的危险面前团结起来,抵抗“这些犹如从地狱里突然冒出来的野蛮的鞑靼人”。这里“野蛮的鞑靼人”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王朝应该是:?
[? ]
A.北魏
B.元朝
C.清朝
D.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都具有?
[? ]
A.经济制度改革的性质?
B.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性质 ?
C.监察制度改革的性质?
D.官制改革的性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三?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认为北魏政权的衰落和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7分)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哪种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5分)
参考答案:(1)思想:重农抑商。(1分)
影响: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为后来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重农抑商政策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基本国策,有效维护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
(2)措施:均田制。(1分)
原因:百姓贫困;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分)
(3)观点:同意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衰落和灭亡缘于“汉化”政策。(1分)
依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4分)
观点:同意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1分)
依据: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等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第二小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积极从对秦国统一六国以及对封建社会影响角度分析,消极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下诏均给天下民田”的信息可以归结出答案;第二小问同样依据材料概括,依据材料二中“?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3)问属于开放题型,属于历史观点评述题,作答时先说出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给出相应的论据,同意赵翼的观点从“汉化”导致本民族内部分化及国力衰微的角度作答;同意黄仁宇的观点从经济、政治以及民族关系视角组织答案。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北魏帝王出御图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哪项改革措施?(2分)从统治者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中你有何认识?(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现象和北魏统治者哪项改革有关?(2分)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改革措施有何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以汉语为正音,禁说鲜卑语。(2分)任何改革都应循序渐进,反对“一刀切”。(2分)
(2)禁穿胡服、改穿汉服。(2分)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北魏统治、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分)
本题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以看出,以汉语为正音,禁说鲜卑语;从材料中“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可见,对30岁以上和30岁以下区别对待,这说明任何改革都应考虑实际循序渐进;第(2)问,从图中可见图中人物所穿的是宽袍大袖的汉族服饰,这与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的改革有关。说汉化,穿汉服这些措施从鲜卑族的角度来说,有利于鲜卑族的封建化;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有利于维护北魏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角度说,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影响要重点把握。1、性质: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2、积极性:(1)生活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复苏和繁荣(2)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3)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基础。3、局限性: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导致日后北魏的衰落。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通典·食货》载:“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此段材料表明商鞅“诱”三晋之人的直接目的是?(?)
A.完成统一目标
B.增强军事实力
C.鼓励商业活动
D.发晨农业生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