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传授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产叫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孙中山曾明确表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抵抗,恐蹈俄国1905年国会之覆辙。国会且然,何有内阁?今革命之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之毒在中央,此进则彼退,其势力消长,即专制与共和之倚伏。”
材料四:孙中山说:“因为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约法,也未为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6分)
(2)结合材料三、四,分析孙中山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态度及原因。(9分)
2、选择题 19世纪晚期,根据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有权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国会)的国家是
A.美国、法国
B.美国、英国
C.德国、美国
D.法国、德国
3、判断题 某部法律文献有如下规定:

该部法律文献最有可能是
A.《大宪章》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4、选择题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启蒙思想的实验田”。19世纪晚期该国政体的特点是
A.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
B.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C.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D.议会有不独立的立法权,不能组织和监督政府
5、选择题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