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
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
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2、判断题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如学者徐昕所指出:“在交织着新旧内外各种矛盾的历史性冲突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从‘中国的世界’到‘世界中的中国’的根本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转变一直延续到今天。”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两大杠杆。这“两大杠杆”是
① 实现民族独立 ②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 发展生产力 ④ 全球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判断题 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
B.仁礼结合,礼体现仁的精神,仁有礼的约束
C.无仁则无礼,无礼则无仁
D.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
4、判断题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人文动力是(?)
①冲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②理性主义的熏陶
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要
④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5、判断题 当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有人说苏联因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退让了。该观点最可能是站在?
A.美国的立场
B.苏联的立场
C.古巴的立场
D.中国的立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