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铁幕”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笼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他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丘吉尔的演说反映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发表演说的目的何在?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美国的政策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企图。我们必须协助自由民族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之命运。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期待美国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伟大的责任已降临到美国的头上……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
(2)材料二中“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杜鲁门宣扬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这段演说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帮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取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节选
(3)结合材料三,归纳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4)根据材料四,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丘吉尔对苏联的恐惧和反感。呼吁美国遏制苏联。对美国资本主义国家领袖地位的承认。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希腊、土耳其的本国共产主义力量和苏联。帮助自由国家人民捍卫自由独立。遏制苏联,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表明美国要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开始了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
(3)美国必须要经济援助其他国家;尽快恢复西欧的经济;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4)都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杜鲁门主义用政治手段、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手段;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与近代相比,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的新特征是
[? ]
A.通讯技术的进步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
B.贸易自由化开始从欧洲向世界普及
C.建立起协调世界经济贸易的有效机制
D.通商、投资的经济需求与武力威胁结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冷战期间,美国积极充当“国际警察”,遭到非西方国家的普遍谴责。但是冷战结束十多年后,兴起一种容忍、认可、甚至要求美国更多干预的舆论。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冷战的胜利视为西方“民主”的胜利,加紧推销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思想,推动“人权国际化”和联合国“人权中心化”。西方的人道主义干预思想渗透到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制裁行动中,现行国际关系准则特别是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受到挑战。
——摘自魏宗雷《西方“人道主义干预”理论与实践》
(1)“非西方国家”的主要类别有哪些?(3分)“非西方国家”普遍谴责美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分)
(2)指出冷战结束后兴起“更多干预”的原因。(6分)并归纳西方国家推行“人道主义”干预的主要手段。(3分)
参考答案:
(1)类别:冷战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阵营,二是不结盟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冷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3分)
依据:民族独立;主权自决;不干涉内政。(3分)
(2)原因: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问题突出,为干预提供可能;世界恐怖主义猖獗,对部分主权国家产生威胁;美国国力强大的制度迷惑性;“人道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普世性质。(6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手段:借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经济制裁;武力干预;高举“人权”高于主权理论,干涉别国内政;扶持主权国家内部亲西方势力等。(3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类别可以从冷战前和冷战后来分类回答,冷战前从两大阵营角度说明,冷战后从发展中国家说明:冷战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阵营,二是不结盟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冷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二小问依据从民族、主权和国家主权等角度分析。
(2)第一小问从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失衡、国家矛盾突出、恐怖主义泛滥以及美国霸权需要等角度回答,主要原因有: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问题突出,为干预提供可能;世界恐怖主义猖獗,对部分主权国家产生威胁;美国国力强大的制度迷惑性;“人道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普世性质。第二小问从联合国、动用武力、用“人权”论、扶持亲美政权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俄罗斯历史学家阿纳托利*科什金认为:“伦贝尔图夫(波兰)战俘营奇袭事件使斯大林产生了浓重的“美英阴谋论”倾向,他相信西方国家已经不需要苏联的合作而新上台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彻底推翻了前任罗斯福的对苏友好路线,东西方之间的不信任和相互猜忌越积越深,最终在1948年西柏林危机中爆发出来,将整个世界卷入冷战漩涡中。“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
A、“冷战”的缘起与波兰有关?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C、当时苏美两国领袖出现信任危机?
D、西柏林危机将整个世界卷入“冷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