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一)
2019-12-14 03:17:48 【

1、判断题  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
①美苏对抗中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③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 ④这种行为促成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2、判断题  任新民(1915~),安徽宁国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1949年7月决定从美国回国。此时他可能遇到的情景是
[? ]
A.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热情邀请?
B.苏联给中国提供研究核武器的技术资料
C.敌视中国的美方从中极力阻挠?
D.通过看电视知道美苏“冷战”浓重的火药味



3、判断题  下表是美国于某段时间援助欧洲各国每人的美金金额,对此表格最合理的解释是(?)

国别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奥地利
金额(美元)
29
33
72
77
104
A.欧洲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经济残破,美国给予贷款援助
B.美国援助欧洲各国是与社会主义势力的兴起与发展相关联
C.此援助帮助欧洲复兴,助长了德、意、日等轴心国的势力
D.美国经济援助西欧是希望完全以经济手段来解决战后问题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揪错 收藏 据91考试网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表是美国于某段时间援助欧洲各国每人的美金金额,对此表格最合..”主要考查你对?雅尔塔体系,第一次柏林危机,“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冷战的结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91考试网学习社区。 雅尔塔体系第一次柏林危机“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冷战的结束 考点名称: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

      因美苏双方联盟基础消失,两者成为战后实力彼此能够抗衡的强国,从而在战后初期逐渐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

      ?

      对比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各自的特点。

      1、相同点: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各自的特点是: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德国的崛起而破产;
      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对侵略战争的制裁无具体措施,故不能制止战争。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专门建立了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且对制止战争有非常具体有效的措施,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再度发生。

      雅尔塔体系:

      1、含义: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的以美苏两强为首的新国际关系体系的习惯性称谓。?
      2、形成历史背景:
      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在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的雅尔塔等多个会议上通过的一系列协议逐步形成的。
      3、形成过程:
      从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及德黑兰会议到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和7月的波茨坦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战后惩办法西斯、重划欧洲边界、对战败国实行分区占领、建立国际性组织等内容的协议。这些协议突出反映了美苏为首的两大国在未来世界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雅尔塔会议上还通过秘密协定等方式划分了美苏控制下的势力范围,为战后形成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4、内容:?
      ①惩治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②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
      ③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所占领地区的疆界。?
      ④建立联合国。
      5、评价:
      积极: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消极:但是,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因此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改变了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关于雅尔塔体系: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和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盟国在胜利在望时即意大利投降后就把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举行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许多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及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公报、协定和密约。雅尔塔体系的具体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的殖民地以及国际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和维持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主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雅尔塔体系倡导和平民主的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因为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基础上的,是苏联与美英相互妥协的结果,打上强权政治的烙印,如对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理都是背着中国政府进行的。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由于美苏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方针都有很大差异,双方的国家利益又有矛盾冲突,最终促使世界分裂,导致两大阵营的形成。

      考点名称:第一次柏林危机

        ?

        第一次柏林危机:?

        1、四大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分区占领。?
        2、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6月?
        (1)起因:西占区与苏占区分别实行币制改革;?
        (2)影响:引发了战后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加快了德国的分裂进程。?
        3、德国的分裂: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简称“联邦德国”);
        10月,德意志民主共 ?4?/?6? 和国成立(简称“民主德国”),德国正式分裂。

        考点名称:“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

          “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
          ⑴背景:里根担任总统美苏关系的变化。
          ⑵政策: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
          ⑶军事措施:“灵活反应战略”“星球大战计划”?
          ⑷意识形态:宣传大战“十字军讨伐”“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
          2、苏联的“新思维”:
          ⑴背景:苏联沉重的经济负担戈尔巴乔夫改革。
          ⑵内容: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 ;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
          3、美苏缓和

          考点名称:冷战的结束

            ?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1、背景:
            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强调“谨慎、考验、渐变”;支持苏联的国内改革;提供经济援助左右苏联改革。
            苏联:经济政治改革,经济下滑、社会动荡。
            2、经过:
            1991.12.8,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体”。(初步解体)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作为国际法一个主体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
            3、东欧剧变原因:?
            (1)内因:历史原因: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政治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经济政治危机?
            (2)外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4、苏联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原因:?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

            1、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2、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主要因素)?;
            3、日本和西欧的崛起;?
            4、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5、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以上内容为91考试网学习社区(www.91exam.org)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现相似题 与“下表是美国于某段时间援助欧洲各国每人的美金金额,对此表格最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5521
            杜鲁门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覆辙”。其意图是A.由联合国军..
            25349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
            264088
            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
            243782
            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
            242024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时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
            218340
            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通过对法西斯势力的制裁..
            试题ID 试题题文
            “91考试网学习社区”各栏目介绍之--每日签到:每日必签,证明我才是91考试网元老!签到的时候,还可以顺带写两句日记,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写的好还有魔豆赚,一举两得。马上访问www.91exam.org签到吧。 ? 2014 91考试网 版权所有 最后访问时间:2015-03-25 23:35:36



            4、判断题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5、判断题  图照片摄于1945年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A.宣布决不与法西斯国家单独媾和
            B.决定苏联参加对战后欧洲的安排
            C.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确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王安石变法》..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