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2、选择题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
3、选择题 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西汉时期
D.明清时期
4、选择题 棉布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1分)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4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