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奖励实业
B.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C.组织国会
D.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新政”的实质分析组织国会是“新政”没有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各组史实中,反映了中央政府施行“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辽代设置南面官、北面官
④清朝开始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是对考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主要考点为古代的民族关系,题型为组合选择题,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宜用排除法。②错,因为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是由中央直接派流官去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故不能体现“因俗而治”;④错,因为僧官制度是明朝开始设的。因此排除含②④的选项,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此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信息化趋势
B.全球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
D.城市化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的保障。”以下叙述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A.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该趋向统一
C.文明的冲突已经取代了政治的冲突
D.各种文明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的“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的保障”可以知道ABC均不是作者的本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明代的精神文化则是适应平民阶级情趣的。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明代心学的发展?②长篇白话小说的发展?
③京剧的出现?④散曲的兴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京剧的出现是适应平民阶级情趣,但出现于清朝,并非明代,排除④,答案①②③,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