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雄老师在上《辛亥革命》时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临时约法》的不同,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用身体雕塑的方式表演两种场景:一个是(晚清时)在皇宫里讨论国家大事的场景;另一个是(民国时)在国会里议员们的开会状态。其中前者可能出现的身体语言可能是
A.举手表决
B.坐而论道
C.投入陶片
D.跪拜叩谢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
材料二?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7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
3、判断题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4、判断题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技术门类
| 西方发明
| 上海
| 重庆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1934年
|
天气预报
| 1856年
| 1873年
| 1939年
|
电话
| 1876年
| 1882年
| 1912年
|
电灯
| 1881年
| 1882年
| 1906年
|
汽车
| 1883年
| 1901年
| 1928年
|
无线电
| 1896年
| 1909年
| 1928年
|
A.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5、判断题 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民主制度
B.主张人民主权
C.反对直接民主
D.主张君主专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