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
A.恢复高考制度
B.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
C.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2、判断题 日、韩、新三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迅速崛起的共同经验是?(?)
①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②适时制定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③接受市场经济制度?④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
| 1871-1873年
| 1891-1893年
|
茶叶
| 1022159公担
| 1055064公担
|
蚕丝
| 37529公担
| 59946公担
|
大豆
| 57506公担
| 760522公担
|
棉花
| 8486公担
| 290417公担
|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五: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万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6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至1919年“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的主要原因。(4分)
4、判断题 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这一现象表明?
[? ]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
5、判断题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类别
| 成都(%)
| 北京(%)
|
衣食住宿
| 68
| 23
|
书籍教育
| 23
| 32
|
娱乐享受
| 9
| 45
|
类别
| 成都(%)
| 北京(%)
|
衣食住宿
| 68
| 23
|
书籍教育
| 23
| 32
|
娱乐享受
| 9
| 45
|
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