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杯酒释兵权
材料二?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成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请回答:
材料二、三中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材料一的现象是否有关?这些问题在北宋,中期最终形成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官吏增多、财政困难、士兵战斗力弱。有关。正是北宋初期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北宋中期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改革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历史的影响十分复杂,关于一场改革的评价,往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南宋读书人: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剥民兴利。
材料二:现代学者:王安石运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通过这一次强化专制集权,一个本来已经有可能走向开放和民主的社会体制,又逆转回去了。——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1)王安石变法中具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双重作用的措施有哪些?(3分)
(2)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指出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提出批评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8分)
(3)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批评角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3分)
(2)观点:材料一批评王安石变法为了富国而具有功利性,掠夺人民财富,废黜儒家传统学说;
材料二现代学者批评王安石加强国家垄断干预经济,压制了社会活力,阻碍了开放民主社会体制的发展。(4分)
出发点:①南宋学者实质是维护传统儒家思想的民本、先义后利等传统思想美德;
②现代学者实质是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垄断经济和过度干预经济。(4分)
(3)原因: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王安石变法内容记忆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具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双重作用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一“趋利而不知义”“聚敛害民,剥民兴利”可以得出材料一批评王安石变法为了富国而具有功利性,掠夺人民财富,废黜儒家传统学说;从材料二“运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一个本来已经有可能走向开放和民主的社会体制,又逆转回去了”可以得出材料二的观点。根据两段材料可以得出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提出批评的出发点的不同。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批评角度不同的原因是所处时代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优化人才选拔方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设军器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保甲法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保甲法加强了社会治安。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
A.陈桥兵变?
B.唐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的频繁更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