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2019-12-14 04:26:31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卖香肠的人: 请告诉我,象我,一个卖香肠的人,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大人物? 将军:这是世上最容易的事。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 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锻炼,蛮横无礼。 卖香肠的人:我想我还不够格。 将军: 不够格?看来你似乎有一颗非常好的良心。你父亲是一位绅士吗? 卖香肠的人:老天爷作证,不是的!全家老小都是无赖。 将军:幸运儿! 你要担任公职的话,已有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啊! 卖香肠的人:可我几乎不识字。 将军: 唯一麻烦的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绝好机会。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前385),《骑士》 材料三: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法治思想?(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邦民主的现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现状的制度根源是什么?(12分) (3)材料三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8分) (4)当罗马法学家积极编撰法典时,中国的统治者也在制定一系列律令,试从法律体现的意志分析二者有何异同?(9分) (5)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你是政策的制定者,应如何去完善民主与法治?(5分)
参考答案:(1)赏罚并用、君主制定法律、法律是维护王权的工具(每点3分,最多6分) (2)野心家控制政权、公民抛弃正义,公民参政素质较低(任答3点9分) 制度根源:直接民主的弊端,往往忽视参政者的素质。(3分 ,答到弊端即可) (3)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每点4分,共8分) (4)异:罗马法是当时平民斗争的结果,部分的体现了民意。(或答根本上体现了奴隶主贵族的意志) 中国律令是君主专制下君主意志的体现。(每点3分,共6分) 同:二者从根本上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分) (5)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民主监督等(答1点2分,满分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皆可)
本题解析:(1)读懂材料是本题的关键,文言文读起来非常费劲,从高一开始就要经常进行相关材料阅读训练,不要有畏难情绪,如此长时间的训练到高三阶段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材料“治民无常,唯以法治”主张君主制定法律维护统治,材料“二柄者,刑德也”说明主张刑德并用,“故法者,王之本也”再次重申法律对于维护政权的根本性作用。 (2)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所谓直接民主制就是所有的公民无论才能品德如何只要取得公民的多数票都有权利直接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这就为野心家控制政权提供了可能,同时素质低的公民就可能成为野心家控制政权的工具从而抛弃了正义的原则。例如材料中说卖香肠的人可以成为大人物,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 (3)这一问就是要求按材料回答问题,读懂材料就可以了。材料“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体现的是罗马法注重证据的原则,“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可以分析得出罗马法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的原则。 (4)第四问难度比较大,要求综合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去回答。从时间看罗马法学家积极编撰法典应该属于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代表的是君主的意志,而罗马法律的发展与平民的斗争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从根本上还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意志。总之阶级社会的法律都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 (5)第五问必须结合当今形势以及必修一专题四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来回答。 要完善民主与法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民主监督等等。对高一学生来说,不必要求过高,其他言之成理的语言也是可以得分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法律原则;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完善民主与法治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D.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却被抽签选举组成的陪审法庭通过投票最终判处死刑,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弊 端,民意的广泛性不一定能决定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影响了雅典的民主。古代雅典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民主是人民的民主。故A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罗马法原论》:“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宣布广大奴隶享有基本人身自由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D.允许奴隶和平民享有同等政治权利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与罗马法的根本原则与特点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B项为无关项,D项明显错误,罗马法是维护贵族利益的,对于平民与奴隶来说是不平等的,所以排除D项,故答案选择C项,罗马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克里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城邦普通民众的参政权 ②直接导致雅典城邦走向衰落
③容易造成政府官吏素质参差不齐 ④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可以得出轮流参政扩大了普通民众的参政权,但抽签的办法使得有不同政治素养的人参与政治使得政府官吏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所以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民主·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
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
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
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
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 间接民主乃现在最流行的民主,那便是由老百姓选出代表负责处理国政,这又
叫作代议的民主。这种间接的民主现有三种类型,第一是内阁制,以英国为代表;第二
是总统制,以美国为代表;第三是委员制,以瑞士为代表。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
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
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雅典权力的理解。(2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
同。(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是如何实现“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
资产阶级民主”的(3分)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权力掌握在公民手里。
(2)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间接民主,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雅典民主
是原始的直接民主,享受民主的只是少数奴隶主。
(3)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
(4)认识:发展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
设要注意吸取他国的民主成果。
本题解析:本题以民主为主线,考查中西方的古代、现代民主,并从史料阅读、获取有效信息
的角度考查学生的相关能力。
第一问:要求学生在从材料概括雅典民主形式;
第二问: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并比较材料内容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对古代民主和近代民主做出
本质区别;
第三问:考查了新中国建国初期建立的与西方民主制度不同的三大民主制度;
第四问:相对开放,但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民主与国情结合、不同民
主制度相互借鉴等角度论述。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