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唐末五代是由于地方割据势力大于中央集权势力造成的,所以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首要措施就是要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ABD三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代的内阁与清代的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内阁和军机处都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6分)
(2)基于以上不同看法,唐太宗与明太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
(3)综上材料,指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8分)
参考答案:(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失策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力于皇帝一人。
(2)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并直接对皇帝负责。
(3)趋势:相权渐趋衰弱,皇权日益强化。
影响:①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等信息可以得出唐太宗对宰相的认识是,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君主失策亡国;由材料二中的“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以看出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力于皇帝一人。
(2)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为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避免皇帝专断导致的决策失误,唐太宗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明太祖为了防止丞相专权乱政,采取了废除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并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做法。
(3)趋势:由于材料所提供的都是皇权和相权的史实,所以可以得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相权渐趋衰弱,皇权日益强化。其影响应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一分为二的去分析,一方面这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太祖废丞相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君主权力在不断加强,宰相权力在不断削弱,直至废除。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锁头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叫法,在宫廷里,因为避讳“锁”字,所以叫“千仞”,意思为牢固不可攻破,但也有朝代把它冠以吉祥的名字,叫( )
A如意 B钱粮 C键 D钥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古代社会皇帝(有身份地位的人)或宫廷中有许多避讳的词语,往往用很吉祥的词语代替,宫廷中的“锁”用千仞来指代,后来逐渐演变为更为吉利的“钱粮”,钱粮代表丰衣足食
考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新航路的开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