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西周分封制反映了西周在地方上建立诸侯国,②秦朝区划图反映了秦朝在地方上设置郡县,④元朝区划图反映了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省,①②④项都符合题意;③唐都长安城反映的是都城的建筑布局而非地方行政区划,③项排除,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本题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第(1)问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以,但实质上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 回答第(2)问要注意关键词“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意思是宰相有权往往会危机国君的统治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空格内容: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3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1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以秦朝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为线索,重点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唐朝 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度;清朝军机处。抓住题干中“汉、唐、明、清四朝中枢”这些关键词,应很容易想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内 朝或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明朝内阁制度;清朝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枢密使的设立(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枢密院的设立。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不正确。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枢密院的设立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说明( )
A.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
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
C.主张实行分封制
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亲亲”、“ 尊祖”、“ 收族”和“ 宗庙”等词可知,题干材料叙述的是宗法制的作用;再由材料“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可知,题干材料最终强调的是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重要意义。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