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
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当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思想的解放,这反映了是在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改革开放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说明改革开放的中国必然会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故选 C。AD项明显错误;B项说法错误,材料明确提出中国即将走出一条新路。
点评:1978年我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7年8月15日,美国股市收盘时仍然保持了连日以来的下跌势头,次日,欧洲、亚太地区的股市都反应强烈,股指纷纷下挫,中国上证(上海证券)指数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点。这一现象最主要说明(? )
A.各国的普通群众都热衷于炒股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C.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日益密切
D.美国是当今世界真正的经济霸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
材料二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列宁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杰里·本特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4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8分)
(3)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8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恩格斯认为,当生产资料全部被社会占有时,将不存在商品生产,计划将会取代市场;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关系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2)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评分标准。
一等(8~6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3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2~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第(1)问,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应明确“新时期”的含义。第(3)问,应首先明确观点,其次对观点进行论证,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表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方面是
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内容。依据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是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故选 A。B项说法错误;C项属于农村政治改革;D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标语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砸烂公检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跑步进入社会主义”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