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为保障农民劳动时间,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政策是(?)
A.“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B.“唯以财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C.“招商贩运,以资粜济”
D.“计产赋(征收)钱,募民代役”
2、判断题 (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及其结局留给后人许多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没有想到,这次改革不但阻力重重,而且一败涂地。在变法期间,甚至发生了东明县农民一千多人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情。王安石最后背着扰民和聚敛的恶名走向惨败。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1)简要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司马光的说法有无可信之处?你对他的言论有何评价?(7分)
(2)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从中你能够得出哪些启示?(8分)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王安石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诗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北宋中期各种矛盾十分尖锐,其中主要有( )
①阶级矛盾 ②民族矛盾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④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光)批评青苗法的执行,……令“贫富相兼,共为保甲”,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推行青苗法的提单官以多贷为有功,不问民之贫富,强行“抑配”,各级官吏则假新法之名而徇私舞弊,与民争利,搞得“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李存山《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
材料二?中国传统士大夫对聚敛之臣素所轻视,至于政府经商(均输、市易)、放利(青苗),更认为不成体统。……一般地主奸商,因奸利被夺,亦推波助澜,更增反对的声浪。……当时所有的名臣……或被告排斥,或自动求去。他(指王安石)全力提拔的吕惠卿却是暗中伤他、只求得保一已权位的奸人。?
——李定一《中华史纲》
材料三?(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夫笼天下之货而司以官吏,……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然其果可行与否,犹未敢断言也。……现今之经济社会,惟有听其供求相调剂,而自至于平。所谓自由竞争者,实其不可动之原则也。……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青苗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据材料一、二指出,青苗法为什么会招致社会议论和反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青苗法有什么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