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官学制度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早在殷周时期,统治者便已建立了名目众多的学校,所谓“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汉代太学的设立则可以说是它的奠基和迅速发展时期。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太祖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永乐十八年( 1420),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日: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三?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与清代中国相比,在教育办学上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1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经费国家保障;目的主要是培养后备官员;办学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管理,服务于专制集权体制,政治性强。(答出三点即可,6分)
原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历代政府把教育作为强化统治的重要手段;儒学文化正统与主流地位的确立与巩固。(6分)
(2)不同:教育内容:欧洲引进了人文主义的新思想;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
教育方向:欧洲注重培养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中国以培养官吏为主。?
管理体制:欧洲主要是民间办学;中国属于官办。(答出两点即可,4分)
影响:欧洲:开启了西方近代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人才,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5分)
中国:本质上为封建统治服务,是君主专制的工具;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制约了社会进步。(4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一中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概括出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概括出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目的主要是培养后备官员;从“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概括出经费国家保障;从“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概括出办学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管理,服务于专制集权体制,政治性强。第二小问原因抓住前面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教育服务于专制统治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不同点可以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从材料二中“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和材料三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可概括出管理体制上欧洲主要是民间办学,中国属于官办;从材料二中“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和材料三中“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可以归纳出教育方向上欧洲注重培养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中国以培养官吏为主;从材料二中“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和材料三中“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可概括出教育内容上欧洲引进了人文主义的新思想,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第二小问对欧洲的影响可从人才培养,促进自然科学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对中国的影响可从钳制思想,服务于专制统治,制约社会进步的角度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南方经济发展超越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历史事实归纳历史特征(特点)的能力。本题既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同时也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演变的情况。“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应出现在明清时期,故应排除A;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速开发,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五代时,全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因此排除C项;“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显然不符合史实。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右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
《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真理标准大讨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一些的历史阶段,所以对阶段特点要能够准确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材料属于韩非的话,其意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由此可知A强调无为不符合题意,B、与题干无关,C、为儒家思想,所以A、B、C都不正确,材料符合法家的主张,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3)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在这一方面应怎样做
参考答案:
(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2)九届全国人大。
(3)只有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我们国家才能健康发展,长治久安。作为青少年,应该如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本题解析:本段材料中江泽民主席的讲话只是一段背景材料,回答本题更多要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