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34.(10分)【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1928年斯大林实施了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西方在刚开始时怀疑苏联创造新社会的计划,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兴趣。……对欠发达国家来说,苏联成功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在安定下来,进入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大萧条产生的经济混乱和大规模失业逐渐损害了前几年已经取得的和解的基础。各国政府在日益增长的贫困和不满情绪的压力下频繁更替。而这种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反过来又直接地、也是灾难性地影响了国际形势。
——上述材料均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历史的显著特征是什么?(2分)这一特征是
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5分)
(2)20世纪30年代末,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请你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
2、判断题 下列有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轻工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基础依然薄弱
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3、判断题 隋炀帝的暴政统治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最根本的是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严重破坏
4、判断题 (16分)康熙是清朝初期的皇帝。对康熙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康熙派人携带杨光先编订的康熙八年的历法,去向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征求意见,南怀仁当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于是康熙把杨光先、南怀仁同时召来,让他们在朝堂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康熙就决定两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优劣,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将不学无术的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注:杨光先,钦天监监正,即今国家天文台台长)……康熙还命法国教士巴多明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由于康熙提倡西医,开了中医学习西医的先河,我国从此有了研习西医的专家。……随着对西学的深入了解,康熙对来华教士的学识感到不满足,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l 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国安出使罗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人员来华”。来华有技艺人员都享有优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宫中建一座法国式的科学院,只因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未能如愿。
(1)据材料一康熙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康熙对待申西文化交流持怎样的态度?你对其做法如何评价?(6分)
材料二?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曾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康熙自己不仅对《四书》日日读书而且还字字成诵,他推崇朱熹是“儒家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人物。明确规定以“崇儒重道”为其统治思想。为了镇压民族反抗强化思想统治,除了正面提倡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外还大兴了文字狱,用血腥镇压的恐怖手段,以钳制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反抗意识。
(2)对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如何评价?(2分)
材料三?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康熙《滇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
(3)根据材料三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3分)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谈谈对康熙帝上述活动的认识?(5分)
5、判断题 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7年中国向外国银行开放银行市场,一批外资银行在中国建立。对此看法错误的是( ? )
A.世贸组织是致力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B.这有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C.这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压力和严峻挑战
D.这意味着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最终完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