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很快,应是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的结果。经济特区只是五个城市;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只是促进原有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形成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城市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城市数量增长无关。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文革”结束后,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农业合作化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93年,有“第二货币”美称的粮票正式谢幕;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 2006年国家“十一五”改计划为规划。这些历史现象突出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非常完善
C.宏观经济运行以市场为基础向政府主导过渡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法律中逐渐的删除“投机倒把罪”,反映了我国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法律体系得到纠正。故选A。B项错误,21世纪初期我国基本上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并未向政府主导过渡;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
点评:此题借助法律的变化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摸着石头过河,在80年代中期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目标,这明显是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
国企改革步步深入,对其意义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了国家性质的变化
B.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C.改善了经济运行的状况
D.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改革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东西,改革坚持的基本前提是坚持社会
主义制度,因此我国改革不会改变国家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