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判断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异。”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三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具体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
A.你是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坐在教室里安静读书
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7月8日的高考
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
5、判断题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