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四)
2020-01-17 02:30:3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报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引文反映了扬州、成都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唐代南方地区得到很大的发展,一些大城市出现,出现了扬州和益州等大都市,即扬州和成都,被称为“扬一益二”。 考点:唐代南方地区的发展 点评:唐代的时候南方经济在经历了三国两晋时期的发展,已经很繁荣。一些大都市发展起来,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我们从这首唐诗不能看出 ( ) A.商人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 B.商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边疆地区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求珠……采玉……党项马……吐蕃鹦……”等可知,商人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由材料“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可知,商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边疆地区,长安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但是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了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 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成阳(向汉武帝)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 钬(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五:荣氏兄弟(荣敬,德生)抓住时机,向面粉业大举投资。1914年——1919年,茂新,福新厂的生产能力激增,其面粉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在棉纺业方面,1915年荣氏兄弟创办办申新纱厂 ——《荣氏兄弟的创业思想》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5分) (2)材料三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1分) (3)材料四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5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8分) (5)据材料五回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行业是什么?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不同。(1分)原因: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材料一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4分) (2)盐铁官营。(1分) (3)特点: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1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农民贫困无购买力。(4分) (4)原因:外部环境: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因素: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当时的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8分 (5)轻工业(或烟草,面粉和纺织业)(1分)。轻工业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或投资少、见效快)。(2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一“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由材料二“农暇之时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知,这反映的是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2)由材料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 钬(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可知,汉武帝采取了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推行了货币官铸、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由材料四“十座冶炉 ……二三千人……司炉者……掘铁矿者……汲者、烧炭者……驮者……载者……”等关键信息可知,明朝矿冶业具有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等特点。阻碍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农民贫困无购买力。 (4)由材料五时间“1914年——1919年”可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是部环境:欧洲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顾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内因素: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当时的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由材料五“向面粉业大举投资……不仅畅销我国北方各省,而且远销英法及东南亚各国……在棉纺业方面……”等关键信息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行业是轻工业(或烟草,面粉和纺织业)。这是因为轻工业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或投资少、见效快)。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期间;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这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表现。广州十三行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一个缩影。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
| 自耕农、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雇工
| 商人
|
占人总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A.汉代成都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明代苏州地区 D.清代的洛阳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工场主、雇工”可知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即早期的工场主与雇工之间的雇佣关系),而最早产生于明清时期,因此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