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的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2分)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4分)
2、判断题 “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的货充斥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1946年7月8日《解放日报》的这段话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C.封建统治的阻碍 …………………...
D.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3、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8年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1)据材料1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2分)
材料2: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2)根据材料2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2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3: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航程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减少战争发生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为“厦门的后花园”。
(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
(4)对比材料1、3,回答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意义何在?(2分)
4、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D.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5、判断题 “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③周恩来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
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