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中学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凯恩斯的经济学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A.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B.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
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凯恩斯主义是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因此选B.
点评: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通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他们以 调节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 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经过凯恩斯主义者的鼓吹和影响,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这些政策虽然在战后50~60年 代对刺激经济增长、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有增无已,而危机和失 业并未消除,终于到7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高涨和大量失业并存的“滞胀”(见停滞膨胀)。对此,凯恩斯主义者既无法作出自圆其说的解释,更提不出可行的对策,连他们自己也哀叹凯恩斯理论出现了危机,需要重新加以诠释和修补。《通论》所阐发的理论和政策的失灵,正是当前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加深的一个反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新政的原因角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新政是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而危机主要是由于供求矛盾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引起的。故新政主要是为了解决供求矛盾。故选D。AB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得到解决;C项说法错误,二者都是经济手段,并不对立。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股票投机过度
B.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C.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D.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基本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时间1936年说明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材料中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信息说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故本题选择D项。A中罗斯福是国家干预经济体现,不符合“为私营企业”题意;罗斯福体现两种结合,故B项错误;C中“政治自由”与材料中“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的信息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