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亚非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关键词为“菲律宾、去时是敌人,回来时是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题意。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背景下,1955 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有很多国家在帝国主义煽动下敌视新中国,攻击共产主义。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周恩来未参加C、D 两项的两次会议,排除;A 项是世界五大国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会议,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故选B。
点评:1955年4月18日--24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地区举行的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第一次历史盛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普遍接受,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 )
二、无产阶级的新教材的编写,是一桩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我们正处在摸索和尝试的过程中,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我们殷切地期望各地革命委员会广泛征集革命的学生、革命的教员、革命的工人提出意见和批评。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中的“革命委员会”等信息可以判断该教科书出版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是指
A.富国愈富和穷国愈穷
B.经济迅速发展和生存环境严重恶化
C.工业经济衰落和知识经济兴起
D.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 中?国
| 西?方
|
古 代
|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 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 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 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
近 现 代
|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 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 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 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 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 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
当 代
|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 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甚至认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 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突出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概述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内涵分别是什么?(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家族的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注重家庭道德修养(4分)
原因:儒家思想、小农经济(或宗法观念等)(4分)
(2)古代:追求精神享受和道德境界(或答忽视物质享受);(2分)
近代:追求物质享受(或答享乐主义流行);(2分)
现代: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2分)
(3)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德修养(4分)
因素: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等(2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体现了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突出特点是:家族的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注重家庭道德修养。其原因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答题:儒家思想、小农经济、宗法观念。
依据材料中的古代时期“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近代时期“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现代时期“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古代、近代和现代的西方分别追求精神享受和道德境界、追求物质享受、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
第一小问可结合前面两问中关于古代幸福观的内容,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古代都强调注重精神满足,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德修养。社会幸福观是一定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表现,故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因素是和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因素及主流价值观是息息相关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分)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地球公民,都必须注重从不同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视角一?从古代历史的记述看古代文明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指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1)据材料,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2分)结合古代中国、
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3分)
历史角度二?从近代民主思想及其实践看近代文明
《联邦宪法》……(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宪法》是如何构建“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4分)
(3)结合史实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设计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2分)结合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及美国政治体制对中国的影响,谈谈你对近代文明特征的认识。(4分)
历史角度三?从当今世界的发展模式看当代文明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
)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
的发展模式与发
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
——据《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4)上述材料体现出当代文明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我们对待当代文明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特点: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2分)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希腊的城邦政治,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健全的法律体系各具特色。(3分)
(2)规定联邦制,通过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构建地域平衡;(2分)规定中央政权实行三权分立来构建体制的平衡。(2分)
(3)影响: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提供了借鉴。(2分)
认识:美国宪法吸收和发展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中国借鉴了美国的体制设计;(2分)充分说明近代文明在不断交流、融合和创新中获得发展。(2分)
(4)趋势:多元文明模式并存(2分)态度: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吸收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点。(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