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A项中“赢得了广泛的盟友”过于绝对B中苏关系破裂是60年代初C正确D材料中不是谈论的“一边倒”战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重大史实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礼,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B正确;唐胥铁路开通于19世纪80年代,A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C错误;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发表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D错误。
点评:该题考查内容非常广泛: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报刊业的繁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社会习俗的变化等。准确识记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是解题的钥匙。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试比较17、18世纪法、俄、普、奥四国改革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1)背景: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分)
(2)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2分)
(3)方式:都是封建君主自上而下的内部改革。(2分)
(4)内容:都是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发展经济。(3分)
(5)结果: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本国的社会进步;但改革未能触动封建制度。(4分)
(6)性质: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横向比较能力。注意要从背景、目的、方式、内容和结果等方面比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反映出

A.中国经济中心的转移趋势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D.政府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影响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图表,1960至1966年的国民收入、工农业生产总值均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结合该时期中国的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炼钢,这是错误的政策,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消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读图,以下各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世界贸易总额发展情况表
[?]
A.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扩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亚非拉地区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