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时间1887年到1920年这一段时间分析,①是不可能亲历的,火烧圆明园是在1860年;②是可以看到的,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③是可以看到的,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④是发生在1937年,不可能看到。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需要对相关的基本史实有比较熟悉的把握,同时也要准确的知道相关事件的时间。中国近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康有为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B.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C.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号召中国人向十月革命学习
D.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①表述不合史实;会馆的出现于按地域竭诚的商帮有关,反映商业发展情况,由此可知②③符合史实;会馆不存在雇佣关系,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④,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帮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九·一八事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历史概念的含义中最主要之处是
A.君主权力受法律制约
B.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议会享有立法权
D.内阁向议会负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君主立宪制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故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
本题难度:一般